-
长沙开福区万家丽北路城市综合体项目启动招商
长沙市开福区近期推出万家丽北路地块招商引资项目,拟打造集酒店、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该项目规划为商业金融用地,总投资额达2.4亿美元,将显著提升区域现代服务业水平,助力长沙打造中部地区消费中心。 一、项目区位优势显著 万家丽北路地块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核心发展轴,紧邻城市主干道,交通网络发达。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5条地铁线路及12条公交干线,15分钟车程可抵达高铁站。该区域已形成成熟商圈,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具备发展高端商业综合体的先决条件。 二、规划指标体现生态理念 根据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开信息,项目用地容积率控制在3.5,建筑密度不超过30%,绿地率保持在40%以上。设计方案要求商业面积占比不低于30%,将融合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生态建筑技术,打造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三、功能布局聚焦产城融合 项目规划建设国际品牌酒店、智能商贸市场、精品公寓等多业态空间。其中酒店部分拟引入国际知名管理集团,市场区域将重点培育智慧零售新业态,住宅板块采用服务式公寓模式,形成"商业+居住+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四、政策支持强化投资保障 长沙市近期出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政策明确,对投资额超1亿美元的商业综合体项目给予土地出让金优惠。开福区同步配套企业落户奖励、人才引进补贴等10项措施,重大项目还可享受"一事一议"专项扶持。 五、区域发展前景广阔 2023年开福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随着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程加速,万家丽北路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年创造税收超3亿元。目前已有多个国际商业运营商表达合作意向,项目招商工作正有序推进。
2025-08-27
-
长沙隆平高科技园打造湘台青年创新创业新高地
湖南省首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平台近日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正式挂牌,标志着湘台两地经贸合作与青年交流进入新阶段。该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台资企业入驻,为两岸青年提供产业孵化、政策对接等全方位服务,成为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平台定位与建设背景 作为省级重点对台交流项目,该基地依托长沙高新区产业优势,聚焦文化创意、现代农业、数字科技等领域,旨在构建"孵化+投资+社群"的创业生态。其成立恰逢惠台政策密集出台期,既响应中央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号召,也落实了湖南省关于支持台湾青年来湘发展的专项措施。 二、运营模式与服务特色 基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筹划等一站式服务。特别设立台湾青年创业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并定期举办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交流活动。目前已形成涵盖办公空间、实验平台、生活配套的完整服务体系。 三、阶段性成果与示范效应 运营期间累计孵化30余个两岸创业项目,涉及文创设计、生物科技、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通过举办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多批次台湾考察团参访,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与产业对接,有效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跨区域流动。 四、未来发展规划 下一步将重点建设两岸青年技能实训中心,扩大与台湾高校产学研合作,计划三年内新增孵化空间。同步推进惠台政策实施细则落地,在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5-08-27
-
长沙青山铺生态汽车公园打造文体旅融合新标杆
长沙青山铺镇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与生态资源,正加速推进总投资4800万美元的生态汽车公园项目,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点工程。该项目规划整合赛车运动、户外休闲、商务服务等多功能业态,旨在构建华中地区文体旅产业融合示范区,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一、区位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青山铺镇地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辐射圈,京珠高速与107国道交汇贯通,30分钟车程可达长沙主城区。镇域内丘陵地貌占比超60%,森林覆盖率保持较高水平,独特的地形条件为赛车赛道设计与狩猎场建设提供天然载体。 二、复合业态突破传统模式 项目规划占地1000亩,采用“生态+运动+商业”三维开发模式: 1. 国际标准赛车赛道将满足专业赛事与业余体验需求,配套建设汽车文化展示中心; 2. 狩猎区严格遵循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设置模拟狩猎场与安全培训基地; 3. 商业综合体涵盖主题餐饮、精品酒店及会议中心,服务高端商务客群。 三、生态保护贯穿建设全程 开发方采用阶梯式土地开发策略,保留核心区200亩原始林地作为生态缓冲区。施工阶段引入环保建材与雨水回收系统,运营期拟通过碳汇交易抵消部分能源消耗,确保项目通过省级绿色建筑认证。 四、产业联动激活区域经济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创造逾500个就业岗位,联动周边农庄发展观光农业。长沙文旅部门已将其纳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名单,未来可与铜官窑古镇、大围山森林公园形成业态互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地质勘测,预计2024年启动赛道建设。
2025-08-27
-
长沙天心区启动135个重点项目打造融城核心
长沙天心区围绕“融城核心、璀璨天心”发展目标,通过招商引资与重点项目建设双向发力,全面推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城市品质提升。2017年,天心区启动涵盖金融、文创、商贸、教育等领域的135个重点项目,旨在强化区域经济竞争力与宜居宜业环境。 一、金融产业集聚发展 天心区以长沙金融外滩为核心载体,加速引进现代金融企业,推动华融湘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区域性总部落地。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力争金融业税收贡献占比提升至25%以上,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金融高地。 二、文创产业扩容提质 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和广告产业园,天心区重点引进影视传媒、数字创意等企业,目标年内新增100家以上文创企业,推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模式,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创品牌。 三、商贸业态南北联动 传统商业区黄兴南路、王府井等启动提质改造,同步推进鑫远悦动广场、中海环宇城等新兴商业综合体建设。友阿奥特莱斯等平台带动南北商圈协同发展,构建多层级消费矩阵。 四、民生工程全面覆盖 教育领域新建长郡天心中学、新路小学等学校,新增财力70%投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城区环境方面,完成29个社区提质改造,新增绿地超100公顷,高标准推进“两路三口十公园”生态建设。 五、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湘江路南段等道路建设启动,完善区域交通网络。通过“三大板块”统筹规划,强化产业、生态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衔接,为天心区迈向千亿级经济体提供支撑。
2025-08-27
-
长沙望城高塘岭镇布局稀土永磁材料产业新赛道
在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镇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中,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有色深加工产学研基地迎来关键性突破——规划建设年产1000吨烧结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作为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布局,将依托150亩产业用地,构建从研发到量产的一体化产业链,助力区域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一、项目定位与产业价值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体,具有高磁能积和矫顽力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消费电子等领域。该生产线建成后,可填补湖南省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规模化生产的空白。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钕铁硼磁材需求量达15万吨,该项目的投产将有效缓解国内高性能磁材的供应压力。 二、技术与产学研协同优势 项目选址于省级有色深加工产学研基地,将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的熔体快淬、氢破碎等核心技术,采用全流程真空烧结工艺。基地内已建成材料分析检测中心和3个中试平台,可为量产提供工艺验证支持。202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被明确列为关键基础材料。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针对稀土冶炼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和废水问题,项目规划配置旋风收尘系统和酸雾净化装置,废气处理效率可达99%。厂区将实施磁泥回收计划,通过萃取技术实现稀土元素循环利用。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公示文件显示,该区域已预留环境容量指标,符合重金属污染防治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四、产业链带动效应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引5家以上下游电机、传感器企业入驻周边园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显示,2021年当地磁性材料相关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该项目将推动形成“稀土开采—材料制备—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目前基地周边已配套建设稀土金属仓储物流中心,年吞吐量设计为2万吨。 五、政策支持与区域规划 长沙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望城区建设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园。项目享受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纳入长株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联盟重点配套项目库。2024年当地政府专项债中,3.7亿元将用于完善基地高压变电站和工业管网设施。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长沙在稀土深加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有望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永磁材料供应基地,为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核心材料保障。
2025-08-27
-
长沙望城汽车4S城项目助力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长沙望城区依托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位优势,正加速推进汽车产业与城市配套的深度融合。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望城汽车4S城计划投资586万美元,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引入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填补区域汽车服务空白。项目选址雷锋大道以东,将联动奥特莱斯商业区形成产业集群,为长沙河西片区注入新动能。 一、区位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望城区作为长沙两型社会试验区核心板块,雷锋大道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交通网络连接长常高速、绕城高速等主干道。2023年公布的国土空间规划显示,项目地块被纳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周边已布局物流园区、新能源产业园等设施。 二、产业规划瞄准市场缺口 数据显示,长沙汽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但河西区域4S店覆盖率不足主城区30%。望城汽车4S城规划建设整车销售、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等全链条服务,并配套主题餐饮、汽车文化体验等业态。2022年发布的商业网点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汽车综合体建设。 三、政企协同推进项目落地 望城经开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提供土地审批、基建配套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第三季度启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包含电力增容、雨污管网改造等工程。相关政策对符合标准的入驻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四、产城融合提升综合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创造逾80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度营收达1.2亿元。奥特莱斯商圈客流与汽车消费群体形成互补,周边住宅区入住率提升至92%。专家分析指出,此类产城融合模式有助于优化长沙城市功能布局。 五、可持续发展融入设计理念 规划方案显示,项目将采用光伏屋顶、雨水回收系统等绿色技术,建筑节能率目标为65%。这与长沙十四五规划中低碳城市建设要求相契合,未来可拓展新能源车展示、充电桩运营等业务。
2025-08-27
-
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启航 打造中部设计新高地
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的建成标志着湖南省在设计产业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招商引资与产学研协同,该项目将吸引高端设计资源集聚,为湘籍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平台,并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园区定位与规划布局 作为湖南省首个以“大设计”为核心的专业化园区,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位于雨花经开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分阶段开发。园区聚焦工业设计、智能设计、建筑旅游设计、服务设计及包装设计五大领域,旨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二、产业集聚与校企联动 目前已有36家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入驻,涵盖装备制造设计、文旅开发等方向。园区联合中南大学等13所高校设立产学研基地,配套建设设计博物馆、众创空间等设施,形成“孵化—研发—产业化”闭环。 三、特色领域与区域赋能 依托湖南省产业基础,园区重点发展机器人设计、生态农业景观设计等特色板块,同步引入数字化服务设计企业。通过整合民俗文化资源与智能制造需求,助力长沙打造“设计+”产业集群。 四、发展目标与辐射效应 项目计划通过3至5年建设,晋升国家级设计示范平台,带动中部地区设计产业能级提升。其运营模式将为同类园区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区域人才结构与经济质量。
2025-08-27
-
长沙打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长沙正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和校地协同创新,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这一重大项目建设将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优势,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新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高位推动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项目获得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被列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项目规划充分融合城区、景区、园区、校区资源,旨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通过统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资源,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政策赋能释放高校创新活力 项目重点围绕国家创新政策落地实施,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积极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三、校地协同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建设过程中注重听取高校意见建议,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提质改造校园及周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创新人才提供优质工作生活环境。项目将重点建设孵化平台、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强化"双创"服务功能。 四、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相关方面正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推进工作。建设内容包括科研平台升级、创新环境优化、人才公寓配套等,预计将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校地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校外协同发展。 五、人才引领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项目突出人才核心地位,通过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带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高校建设优势学科平台,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为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这一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长沙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2025-08-27
-
长沙芙蓉区"税惠加油站"助力小微企业加速跑
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长沙市芙蓉区税务部门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设立专项政策辅导站点,将税收优惠政策精准送达市场主体,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该举措聚焦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通过下沉服务、精准施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一、专业市场里的"移动办税厅" 芙蓉区税务部门联合街道及重点商业综合体,在国储电脑城等商户密集区域设立临时服务点。由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现场解答涉税咨询,内容涵盖增值税申报、发票管理、所得税汇算等高频业务。这种"上门问诊"模式,有效解决了专业市场商户往返办税服务厅的时间成本问题。 二、构建分层服务体系 针对辖区内3万余户纳税人结构特点,税务部门建立了分类服务机制:对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提供政策速递服务;对财务力量薄弱的小微企业开展"手把手"实操指导;对个体工商户推行简易申报辅导。在53个专业市场推行"一市场一专员"制度,确保税收优惠应享尽享。 三、长效服务机制建设 除流动服务点外,芙蓉区办税服务厅常设"小微企业加油站",提供三项专项服务:一是新办企业"开业第一课"培训,二是优惠政策"动态清单"更新,三是年度汇算"预审预约"通道。通过固定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形成政策宣传的立体网络。 四、政企协同优化生态 该举措得到属地街道的全力配合,通过共享企业台账、联合走访等方式,精准识别企业需求。在电脑城等试点区域,商户反馈这种"零距离"服务帮助其及时掌握了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优惠遗漏。 五、服务成效与延伸规划 首场活动服务超百户经营者,发放资料近千份。后续将在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复制推广该模式,并探索"线上直播+线下辅导"双轨服务。税务部门表示,将持续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税务支撑。
2025-08-27
-
长沙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迈向千亿级规模新蓝图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长沙高新区通过政策扶持与招商引资,加速节能环保产业集聚。近日举行的产业论坛释放明确信号:当地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争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赋能打造产业高地 作为湖南省首个环保产业示范园区,长沙高新区自2010年获批以来持续强化政策支持。2014年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五年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企业引进、市场拓展及人才培育。这种长效机制促使园区聚集了360余家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企业,2015年产业总收入突破24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二、权威解读把脉行业趋势 论坛期间,来自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专家指出,"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针对行业痛点,与会专家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实践路径,强调PPP模式在整合社会资本、提升治理效率方面的价值,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三、技术创新驱动规模跃升 长沙高新区明确将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千亿目标的核心支撑。目前园区已形成涵盖水处理、固废回收、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部分企业在智能监测装备、高效节能材料等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这种技术优势正通过产业协同效应持续放大,吸引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 四、产城融合构建绿色样本 在实现产业目标的同时,长沙高新区积极探索"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建设环保技术孵化基地、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等配套载体,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在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循环。 此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长沙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进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这一绿色千亿级产业集群有望成为驱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5-08-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